艺术家 | 无声时代的荣光


虽然是一部致敬默片的电影,但是这依然是一部数字电影,导演依然采用最新的技术进行拍摄,虽然极力想要呈现出默片的效果,采用每秒22格影像,但依旧不能呈现赛璐珞胶片那种质感。


一个与《日落大道》如此相似的主题,同样是在缅怀电影的无声年代,虽然没有《日落大道》大胆,毕竟怀尔德以悲剧取胜,同样是默片时代的明星,过气演员诺玛选择沉浸在她的电影梦里,选择麻痹自己,最后因为不忍接受她已经被好莱坞抛弃的事实而走向疯狂。《艺术家》中那位好莱坞著名默片演员乔治从有声电影的出现就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年代已经过去,只是无法放下自己的傲慢,无法真正承认这个新的“不严肃”的电影形式。


“我们以前不需要声音,我们那时有脸”,这是两个不同时期拍摄出的主题类似,拍摄目的却不同的电影,《日落大道》是一则好莱坞悲剧的寓言和对好莱坞的反省,《艺术家》只是为了怀念那一去不复返的电影时光。


一段乔治与妻子的早餐致敬了《公民凯恩》,采用同样的手法,不同的服装,不同的早点,同样的对切镜头、机位和景别,仅用四个场景迅速有效的交代了乔治对妻子的情感变化。


一场梦境中可以看到《野草莓》的影子,倾斜构图,仰拍,伯格曼用画面表现的噩梦哈扎纳维希乌斯用声音来表现。乔治在自己的梦中被静音,是他自己对自己未来感到恐慌。


虽然影片给了乔治一个还不错的结局,但是在欣喜和感动过后,同时能让观众反思一个问题,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是否让电影本身失真?


可能会有,但是《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是那个时代的电影艺术家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褪色。

评论
热度(405)
  1.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喪家狗 | Powered by LOFTER